廣東省蜿蜒的西南海岸線上鑲嵌著一顆明珠——陽江,這里山海兼優、風光旖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佳生態旅游城市、中國風箏之鄉和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等“金牌匾”先后落戶鼉城。
陽江市轄江城區、陽東縣、陽西縣,代管陽春市,設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市總面積7955.3平方公里,人口約296萬,城市依江面海,形成“漠水之陽、南海之濱”的主副城區結構,建成區面積71.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41萬人。
2013年,陽江市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評審,次年,榮登國家園林城市之列。近幾年,陽江圍繞“綠化惠民、幸福陽江”的鞏園理念,突出“湖光山色、濱海綠城”的城市特色,全力以赴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城市綠化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鞏園工作取得顯著的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正穩步向 “生態陽江”“幸福陽江”目標邁進。
鞏固國家園林城市
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幾年,我市綠化建設成效顯著,各項指標全面達標。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01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2877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899.1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2.11%,綠地率40.1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2平方米,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1.29%,城市污水處理率92.34%,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綠化各項基本指標符合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相關的城市綠化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各項指標也達到了園林城市的標準要求。
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做法和措施
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把鞏園工作作為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生態文明發展的重要舉措,堅持把特色、務實、全民和節約的理念貫穿于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的全過程,致力于打造和形成獨具濱海特色的城市風貌。
(一)遵循規律,注重科學規劃
1.2010年我市編制了《陽江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9-2020年)》,同年10月正式實施。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城建資金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同時進一步健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管理規章制度,加強綠化執法力度,有效保護了公園綠地、廣場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及區域綠地的建設。
目前,我市已啟動陽江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工作,正在抓緊實施修編。新修編的綠地系統規劃將江城區、陽東區、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及陽江高新技術開發區納入修編范圍。
2. 2010年,我市頒布實施《陽江市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劃定了綠線并進行全面公布,明確規定城市綠化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以及城市綠線的劃定和監督管理,為城市綠線的監督管理提供了依據。
自《陽江市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及綠線劃定以來,我市通過建章立制、嚴格落實配套綠化建設、依法審批臨時占用綠地和遷移數目、建立綠化執法機制等各種措施加強城市綠線的管理。對各類城市公園和公園綠地明確了紅線控制范圍,嚴防綠化用地被侵占;住建部門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實施綠化設計方案、施工圖審查備案制度,從規劃源頭上保證了綠地指標;加強嚴格執法,維護城市園林綠化規劃建設,將毀綠占綠行為打擊在萌芽狀態。
(二)全面建綠,全面精細護綠
1.近年來,我市把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作為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環境競爭力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向“推窗見綠”“推門見綠”穩步邁進。
2017年,陽江市共投入園林綠化建設資金約2.14億元,新增南山公園、漠陽湖公園、龍山公園、金雞嶺森林公園、碧田湖公園等一批公園;新增新平花園、賢尚小區等9處街頭綠地共8.66萬平方米;新增和園社區體育公園、城南云星社區體育公園、金灣中珠社區體育公園等一批社區體育公園,改建擴建園林綠化建設共32.38萬平方米。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山、湖等原生態資源建設綠地系統;注重使用鄉土樹種,新建道路的行道樹多為鳳凰木、樹菠蘿、仁面、細葉榕、香樟等宜植宜種的鄉土樹種;注重以植物造景為主,通過樹種搭配營造植物景觀,嚴格控制噴泉、雕塑、燈具等造景。較2013年,綠化覆蓋率從37.33%增長到2017年底的42.11%,綠地率從34.68%增長到40.19%。
2.我市現有市園林管理中心、市區公園管理中心、陽東區市政園林建設管理中心、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市政設施管護中心等園林綠化管護機構。2017年,我市園林綠化屬財政承擔經費的管養面積達525.36萬平方米,管養經費共5138.2萬元,折算為每平方米每年管養經費為8.57元。各管養單位按照“明確職責,落實責任”的工作要求,努力實現精細化、長效化管理,不斷提升養護水平。同時,陽江市嚴格執行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制度,嚴厲打擊毀綠占綠行為。
3.陽江市注重市區古樹名木保護,嚴格按照《陽江市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實施保護,通過建檔掛牌、明確責任人、落實保護措施和養護經費等多種方式有效保護全市的古樹名木。經統計,陽江市建成區內超過100年古樹名木共計17株,建成區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后備古樹資源〔超過50年(含)以上的〕約有2000多株,由屬地古樹名木管護部門分別管理。
(三)規劃建園,提倡全民共享
截至2017年,我市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為899.16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2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1.29%,滿足了人民日常生活游憩需求及節假日人流高峰期游客量需求。
1.我市重視園林綠化建設成果為全民所共享,自2004年開始對城市公園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公園免費開放率達100%。不同風格、主題的公園廣場,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
2.我市編制了《陽江市應急避護場所建設規劃》,按照“平災結合、科學布局”的原則,按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場址設置規范》標準,對公園廣場的應急避險設施進行完善。市區鴛鴦湖公園、體育公園、人民廣場等單位劃定空曠平坦區域作為應急場所,并制定預案,基本形成了防災避險綜合能力強、各項功能完備的城市公園綠地應急系統。
3.我市設有市區公園管理中心作為城市公園的管理機構,每月對各類公園的環境衛生、綠化養護、安全生產、經營服務、設施運行等方面進行考評考核,努力為廣大市民創造環境優美、干凈整潔、文明和諧、安全有序的游園環境。2017年,市區各公園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做好各項工作,未發現安全事故隱患;各公園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建設,未發現違規建設經營問題。
(四)以民為本,建設和諧陽江
1.長期以來,我市高度重視道路綠化建設工作,在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設計和建設中,樹種布局堅持一路一品,常綠、落葉合理搭配。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堅持“科學綠化”標準推進林蔭路建設,逐步形成遍布城區的林蔭路系統。經統計,2017年,陽江市城市主干道林蔭路30條,長度達80公里,建成區林蔭路推廣率達71.26%,
2.我市加快建立覆蓋城區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體系,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和重點工作。據統計,2010-2017年市區提出住房保障申請的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共2194戶,所有符合條件的申請對象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實現了應保盡保,住房保障率達100%。
3.我市高度重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及污水處理等民生設施的建設,近年先后建成了陽東區船尾石垃圾填埋場、城南污水處理廠、城北污水處理廠,切實提升了我市的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能力。2017年,陽江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2.34%。
4.我市切實落實“河長制”,中心城區11個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已完工7個,正在開展整治的4個項目也按計劃有序展開。2017年,市委市政府開始謀劃啟動城東、城北、城西、麻演、老城區五大片區總投資8.2億元的截污及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及城南、城北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和三江島、中洲島污水處理廠建設總投資2.85億元的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工程。預計2020年完工后,污水處理規模將新增9萬噸/日,將消除城區11個黑臭水體,大幅提升城區水質。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