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先锋影音资源av,久草免费三级网,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我市加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全面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
和美鄉村宜居宜業 城鄉融合步履堅實
來源:陽江新聞網 作者:楊輝南 張嘉元 時間:2025-02-10 09:19 【字體: 】 瀏覽量:-

  2024年,漠陽大地喜迎豐收,城鄉差距不斷縮小:

  這一年,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產量創近十八年新高;

  這一年,全市十大特色種植業面積超75萬畝,農業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這一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2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粵東西北第一;

  ……

  回望2024年,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力提速推進、實現全面突破的關鍵之年,我市搶時間、抓機遇,興“三農”固底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闊步前行,努力繪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畫卷。

  推動鄉村產業全鏈升級

  勾勒漠陽大地“豐收圖”

  “豐收!”2024年,我市全年糧食實現了播種面積、單產、總產“三增”,超額完成了省下達我市糧油生產目標任務,糧食生產工作連續三年受到省農業農村廳通報表揚。

  糧食豐產豐收,為我市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讓水稻產量得到穩定提升。”陽西縣中源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和平介紹,去年公司種植了1900多畝晚造水稻,托管了4000多畝,種植的絲苗米畝產達450公斤,收成不錯。

  去年,我市從細節著手,出臺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方案,除了引導農戶增插秧苗,還通過提升耕地質量、示范推廣良種、補齊農機短板、強化農技服務、精準田間管理等方法,從細節處總結出提高水稻單產的一系列“巧辦法”。

  在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同時,陽江積極踐行大農業觀,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突出做好“土特產”文章,全力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著力構建體現陽江特色、展現陽江優勢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收魚!”10月7日,在離岸近70公里的陽江遠海海域,由明陽集團研發投運的全球首臺風漁一體化智能裝備“明漁一號”第二季養殖示范成功,收魚4萬多公斤,基本實現了從探索試驗到規模化發展的重大跨越。

  我市創建了兩個漁風融合(海洋牧場+海上風電)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首創四樁基加網箱“明漁一號”,2024年投苗10萬尾;依托南鵬島風場研制的一型6000立方米漁風綜合利用平臺首次投苗1萬尾。耕海牧漁,向海圖強,續寫著陽江海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陽春正逐步成為國內夏威夷果加工銷售中心。”陽春市星寶堅果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其欽表示,當前陽春夏威夷果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迅猛,除了加工本地種植的夏威夷果外,公司還收購了1000多噸廣東省內、云南及廣西等地的鮮果進行加工。

  一顆顆小小的夏威夷果,現已成為連接陽春千家萬戶的“致富果”。目前,陽春夏威夷果種植面積近20萬畝,年產量約2萬噸,面積和總產量穩居全省第一,帶動著廣大農戶增收致富。

  不僅是夏威夷果,我市累計打造了152個全國、全省特色農業產業專業鎮(村),并打造一批“小而美”“特而精”特色產業,全市十大特色種植業面積超75萬畝,各地特色農業產業正蓬勃發展。

  產業的蓬勃發展,讓鄉村生機勃勃,讓廣大農民“鼓”起了“錢袋子”,也讓城與鄉的發展各具特色又收獲滿滿。

  行政村集體收入超20萬元

  縮小差距城鄉協同并進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集體強和農民富有機統一的重要途徑。

  2024年,我市全部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20萬元,集體經濟總收入達4.49億元,較去年增加1.0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粵東西北第一。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提高、村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差距,讓城鄉向著協同并進的高質量發展方向闊步前行。

  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我市因地制宜,靈活施策,其中土地“化零為整”集約經營,便是重要方式之一。

  豐收時節,在陽春市三甲鎮大垌村220畝豇豆基地里,一根根翠綠細長的豇豆掛滿藤蔓,村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熟練地采摘、挑揀……

  220畝豇豆基地“化零為整”,讓大垌村發生了“大變化”。短短四年,大垌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4萬元躍升至40余萬元。

  “村民擔心耕地重新平整規劃后分不清楚自己的田,不同意租賃。”大垌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藍天明說,為解決村民的疑慮,村黨委經過多輪討論,決定航拍出村民耕地的位置,計算出面積,待租賃期滿后,采取就近原則,歸還給村民方正平整的土地。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 

  2024年,我市大力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積極推動“村企共建”,著力構建農業企業“動”起來、農村資源“活”起來、集體經濟“富”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初冬時節,走進陽東區那龍鎮亨垌村,一塊塊稻田披上金黃的盛裝,連片的水稻長勢喜人,稻浪滾滾與遠山、村莊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以前這些土地無人耕種,慢慢就撂荒了,我們通過建立‘土地信用中心’模式,把分散的耕地資源集中整合管理,種上水稻、南瓜等,讓土地重新煥發活力。”看著一片片農田,陽東區那龍鎮亨垌村黨總支書記鄧伯律喜上眉梢。

  為了推動土地流轉,亨垌村制定了“土地信用中心”實施方案,村民自愿將土地存入“土地信用中心”,由村統一對流轉土地進行規劃、招商和管理,村民可按相應比例參與租金分紅。

  利用“土地信用中心”盤活閑置土地,亨垌村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村集體經濟從2022年的59.6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104萬元,且直接帶動了200多名村民就業。

  去年,我市大力推廣“農業生產大托管”“聯農帶農”“土地信用中心”“股份田”四種模式,動員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農業龍頭企業等各方力量參與,因地制宜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富民興村,以實干實效將高質量發展“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讓村民實實在在享受到發展成果。

  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以“典”帶面力促強鎮興村

  推動城鄉共榮各美其美,最大動力在城市,最大潛力在鄉村。陽江以風貌示范帶為紐帶,串聯城鄉,美美與共,走出一條城鄉協調發展的康莊大道。

  2024年,我市干部群眾超220萬人次參與城鄉環境整治,32條風貌示范帶連線成片、各美其美,城鄉面貌向“干凈、整潔、文明、有序”轉變,美麗鎮村的畫卷徐徐鋪展。

  城鄉面貌煥發新顏,鄉村發展也迎來了嶄新的機遇。

  “風貌示范帶已經成為我們對外展示特色農產品的‘窗口’。”江城區崗列街道新村黨支部書記鄭沃緒表示,借助打造風貌示范帶的契機,村莊打響了酒文化品牌,通過“驛站+特產”模式,讓酒香驛站成為集產業融合、風貌展示、休憩游園于一體的多功能平臺,村集體經濟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陽江全面鋪開美麗圩鎮、和美鄉村建設,擦亮鄉鎮人居環境底色,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成色,各地各部門用“繡花功夫”,描繪出鎮村的多彩顏色。

  “以前有些房屋外墻比鍋底還黑,現在家家變靚了,老少都歡喜。”去年10月,陽春市春灣鎮山角村財逕自然村村民鐘計慶談起1個多月來村莊的變化,激動不已。

  這個緊靠359國道的村莊,距離春灣風景區僅1.5公里,戶籍人口71戶297人,常住人口162人。豐收時節站在村口池塘邊望去,只見米黃色調外墻的房屋整齊有序,屋前干凈的水泥地面鋪曬著金黃的稻谷,屋后石山聳立,似一幅精心描繪的水彩畫。

  2024年,我市持續深入開展“綠美陽江、宜居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個一”長效機制,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9.26%;全市清理整治農村破舊泥磚房27788座,總體完成率91.81%,其中典型村完成率98%;全市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8.84%。

  除此之外,我市以典型村為抓手,全面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去年,我市持續完善提升第一批53個典型村,加快建設第二批84個典型村培育對象,28個典型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其中,陽東區雅韶鎮笏朝村獲評2024年省級“美麗庭院”特色村。

  強鎮興村,讓城鄉的差距不斷縮小,不斷釋放出城鄉協調發展的活力;也讓“城與鄉”攜手并進,區域協調發展圖景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壯大。

  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在一系列有力抓手下,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在漠陽大地正徐徐展開。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