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19日,政協第七屆陽江市陽東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陽江市陽東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相繼開幕。正值陽東“兩會時間”,2025年陽東區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突出展示過去一年的發展亮點和喜人成就,同時總結不足、整裝再發,凝聚起全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智慧力量,齊心協力把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規劃圖”變成“實景畫”。
“穩”的基礎持續鞏固“進”的動能不斷積蓄
回首2024年,陽東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深化落實區委“1+3個3”工作思路,全區干部群眾大干快上、奮勇爭先,沉著應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影響,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一攬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堅持掛圖作戰、高頻調度,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7.02億元、增長3.5%,總量比2020年增加70.7億元,按現行價計算4年平均增長5.2%。
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融灣入圈主攻方向,陽東堅持以創新理念開路破題,率先設立粵西地區首支區縣級創投產業基金,希倍優氫能基地等新能源項目加快實施,浙江青禾(陽江銳普)儲能項目建成試產,漢通醫療同位素、楹鼎竹基生物新材料、綠色智算中心等項目落地,為陽東進軍生物醫藥、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賽道奠基加碼。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陽東超千億綠色能源產業集群加快打造,陽江核電成為國內首個年度上網電量超500億度的核電站,中廣核帆石2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加速推進,大溝通威200兆瓦漁光科技示范園基本完成主體投資,中能建雞山農場35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全面并網發電。
“老牌”產業依舊“給力”。五金刀剪、食品加工和木器制造三大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十八子集團上榜2024年廣東制造業500強,巧媳婦等6個品牌被認定第一批“廣東老字號”,王麻子智造基地等7個項目新建廠房主體完工,木森智能工廠等20個項目建成投產。
圍繞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陽東堅持用好“三口田”、擦亮“三張牌”,謀劃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示范性的重大項目。
去年以來,陽東突出“用綠”優勢,促進綠電資源高效利用,就地消納,綠能示范產業園獲省同意試點建設,基本完成規劃方案編制,招引項目34個,其中13個項目落地建設。深挖“藍色”潛能,三山島3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部核準,“一港六園一基地”海洋牧場加快打造,深藍現代化海洋牧場試點項目順利推進。開拓“低空”賽道,謀劃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園,完成低空經濟與全空間無人體系產業發展規劃編制,低空安全無人機飛行測試驗證基地掛牌運作,光恒科技、昊飛陽等6個產業項目相繼落戶。
“強”的要素加速集聚 “美”的面貌提質升級
過去一年來,陽東堅持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融入珠西都市圈發展,園區承載能力持續躍升。其中,主平臺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2個、總投資12.14億元,珠海陽江產業合作園區陽東片區新引進項目21個、完成投資15.7億元,飛帆制造等13個項目動工建設。
為推動好項目順利落地投產,陽東以重金實施“筑巢引鳳”工程,去年共投入8.18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110千伏萬象變電站建成投用,26萬平方米新建標準廠房、綠色智慧物流城等配套項目順利封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項目加快推進,新建成道路10.5公里、污水管網15公里。
在政府科學引導下,“工業強區”科技創新風氣更盛。去年全區完成工業技改投資6.28億元、增長12.9%。電子電器、機械裝備、高品質緊固件三大新培育產業發展壯大,宇通等19個項目高效推進,辰晟等8個項目建成投產。全年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42家,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7家。全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33人,新建2家省博士工作站。
與此同時,全區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東平漁港被認定為國家級中心漁港,絲苗米、南藥等5個市級現代產業園穩步推進,省海洋漁業跨縣集群產業園建設提速增效,區食品集團等12家企業獲評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北慣鎮友瑜家庭農場上榜全國家庭農場典型。
農文旅“抱團式”融合發展。東平鎮、雅韶鎮和口洋村、笏朝村分別入選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村,恩陽臺獨立大隊紅色旅游區、陽江十八子四合院旅游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珍珠灣星空營地等酒店(民宿)建成投運,全年實現旅游收入增長7.1%。
城鄉融合協調發展齊步走。陽東區“綠美陽江+宜居城鄉”風貌帶提升建設項目入選全省建筑企業投身“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項目范例,東平、北慣、合山等3個鎮完成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重點打造了3條鄉村振興示范帶、7條風貌示范帶和2個精品區。
“快”的使命全員牢記 “高”的愿景共同奔赴
按照規劃,陽東區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農業總產值增長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口徑)增長6%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相關約束性指標完成市下達任務。
要實現上述目標,陽東區委副書記、區長胡志方表示,要做優建強發展平臺,以更快的速度推動融灣入圈,全力實施13個年度投資6.7億元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興平四路、赤城西路和新工業大道改造提升等道路設施,完善聯通大灣區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持續推進與大灣區城市實現規則、機制、管理、標準相融相通,提升園區綜合環境品位和產業對接承載能力。
同時,用好對口幫扶協作機制,探索與珠海市協同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園;發揮低空安全無人機飛行測試驗證基地作用,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產業協作;建設服務大灣區的綠色能源供應基地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展望2025,陽東區將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力爭全年簽約企業項目30個以上、總投資150億元以上。擴大投資驅動效能,全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44個,總投資91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20億元。
加快推進以縣城作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那龍河碧道沿線景觀,構建集生態保育、休閑游憩、文化展示于一體的濱水生態廊道;抓好智慧停車、電動車充電樁等項目;規劃建設裕東八路、裕園二路、興寧路等市政道路;有序推進長盛、福興等11個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新建和提升一批街心公園、步道。
多措并舉下,力爭把陽東打造成一個“依山傍水、功能完備、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宜游的融灣新城區”。
“數”讀陽東2024“成績單”
◎農業總產值105.04億元、增長3.8%,位居全市前列;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總量位居全市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1.23億元,位居全市第三;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14億元、增長3.2%,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外貿進出口總額78.7億元、增長9.5%,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21億元、增長8.8%,總量連續2年居全市首位;
◎盤活批而未供土地3200畝和閑置土地750畝,4個點狀供地項目落地實施、實現了零的突破;
◎全年組織開展外地招商活動50批次,新引進項目33個、計劃總投資251億元;
◎建成高標準農田2600畝,糧食種植面積40.37萬畝,糧食總產量14.24萬噸,水產品產量突破30萬噸;
◎25家強鎮富村公司年度總收入超1000萬元,全區157個行政村集體年度總收入達8265.67萬元、增長33.51%,所有行政村集體收入均突破20萬元;
◎全區完成農房風貌改造總戶數2254戶,建成“四小園”5607個,128個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標準;
◎全年累計建設農村公路“單改雙”及路網聯結工程75公里、生命安防工程118公里,危舊橋梁改造12座;
◎全區150個行政村(涉農社區)完成縣鎮村綠化綠美地圖制作,創建“同心林”等主題林60多個,完成植樹7.98萬株;
◎全年民生領域支出33.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36%。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747人,“三項工程”組織3328人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新建和提質升級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4個,累計舉辦體育賽事和文藝文化活動300多場次、惠及群眾超30萬人次;
◎惠民安居(五、六期)新增保障性住房200套,合山濱江華苑等7個問題樓盤成功銷號,累計完成保交房1756套;
◎新組建1個教育集團和4個教育共同體,成員學校實現城鄉全覆蓋,“三所學校”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560個。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