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GDP同比增長13%,居全省第二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3.4%,與惠州、云浮并列全省第二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6%,居全省第三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20.7%,居全省第六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5%,居全省第七
“快馬陽江”繼續精彩跨越,“幸福追趕”邁出堅實步伐。記者近日從市統計局獲悉,經廣東省統計局初步核算,去年我市GDP同比增長13%,居全省第二位。
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我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全力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5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在全省分別奪得兩個第二、一個第三、一個第六和一個第七。其中,全市GDP877億元,同比增長13%,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3.1億元,同比增長23.4%,增幅與惠州、云浮并列全省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3億元,同比增長24.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3.7億元,同比增長20.7%,增幅居全省第六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7億元,同比增長14.5%,增幅居全省第七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市民生等社會各項事業也同步推進。
盤點2012年全市經濟發展亮點,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作了如下解讀。首先,工業生產增勢良好,成為拉動GDP增長的最大動力。2012年,全市工業發展繼續向適度重型化轉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185億元,同比增長23.8%。其中,廣青、世紀青山等新投產的大企業功不可沒,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3個百分點。全市三大產業比例由2011年20.9:44.2:34.9調整為2012年20.0:45.7:34.3,工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 整個工業經濟對全市GDP的貢獻率達61.4%,拉動GDP增長8.0個百分點。
其次,作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保持較高增速,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12年,全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95.39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的109.77%,同比增長3.4%,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41%。高新區鎳合金基地等5個項目建成投產;陽陽高速至S277連接線工程等12個項目新開工建設。
第三,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提速發展。2012年,全市接待游客達1085.5萬人次,首次突破千萬人次,同比增長20.7%,其中過夜游客578.03萬人次,同比增長25.3%;旅游總收入達86.48億元,同比增長30.3%;旅游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3%。全市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長13.6%和20.4%。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穩步發展。
好中求快 加快發展
年終歲末,2012年全省各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及排名的榜單出爐,陽江經濟發展繼續演繹“快馬傳奇”,5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居全省前列。特別是在去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市經濟增長速度仍然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隊”,成績來之不易,可喜可賀!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陽江經濟欠發達的市情并沒有改變,發展不足、堆頭太小仍是最為突出的問題,必須以更強的緊迫感,好中求快、加快發展,力爭在今后1至2年內全市主要經濟指標追上全國平均水平,縮小同珠三角地區的差距。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市加快發展、轉型跨越的戰略機遇期。國內經濟企穩回升,我省大力提升珠三角帶動粵東西北、促進粵西振興發展、建設“湛茂陽”臨港經濟圈,都為我市新一輪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且,省的有關統計顯示,在粵東西北地區各地級市中,陽江人均GDP最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93%,通過努力短期內有望實現人均GDP在粵東西北率先趕上全國平均水平。
我市發展在迎來難得的機遇的同時,也要應對嚴峻的挑戰,主要是自身經濟基礎薄弱,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經濟堆頭小,重大項目支撐乏力;產業層次不高,農業不強、工業不優、三產不旺,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創新驅動能力不強,中心城區、城鎮的集聚力、輻射力不足;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不高。
談差距倍感壓力,說追趕充滿動力。今年,我市結合自身實際,經過充分論證,制定了13%的經濟增長目標,比全省高5個百分點。全市上下必須繼續圍繞“在加快發展中轉變方式、實現幸福追趕”的核心任務,堅定不移地實施“雙化”驅動、藍色崛起、融入珠三角戰略,才能圓滿完成既要轉型升級、又要加快發展的“雙重任務”。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