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先锋影音资源av,久草免费三级网,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農業農村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來源:本網 時間:2021-07-23 12:34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今年以來,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七屆十二次、十三次全會和市“兩會”工作部署,狠抓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真抓實干做好新階段“三農”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主要情況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總結

  (一)始終不渝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一是嚴格落實政治要件閉環管理。從2018年7月起率先堅持“第一議題”制度。局黨組書記、局長關德榮堅持親自抓、親自帶學,明確一名分管黨務和意識形態工作黨組成員直接負責,辦公室負責具體落實,并指定一名臺賬專管員,把學習貫徹落實到具體措施、具體單位、具體人,推進政治要件傳達學習、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梳理檢視、總結報告閉環管理。今年上半年,我局共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18次,傳達學習政治要件30個,均第一時間納賬管理,做到了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二是組織實施好新一輪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關德榮同志主持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研究2021年黨建工作。印發《陽江市農業農村局2021年黨建工作要點》《陽江市農業農村局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市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工作要點》等文件。今年以來召開黨委會議5次,研究黨建工作議題12個,我局機關黨委被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三是嚴格落實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制定了《中共陽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方案》《中共陽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意識形態工作學習研究辦法》等多項制度文件。2月5日召開局黨組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意識形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3月29日,召開局意識形態分析研判會;6月25日,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聽取我局上半年意識形態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同時,加強正面引導,掌握輿論話語權,守好意識形態“南大門”。四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2月5日,局黨組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紀委全會精神及《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研究部署2021年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制定了《陽江市農業農村局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計劃》《陽江市農業農村局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進一步明確了全年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重點。上半年共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38份,開展談話提醒179人次。

  (二)高質量高標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保障黨史學習教育有序開展。3月8日,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對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全面系統動員部署。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設有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為學習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嚴格對標對表,細化黨史學習教育具體措施。制定《陽江市農業農村局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陽江市農業農村局“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方案》《陽江市農業農村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等方案,明確工作任務、時間節點、步驟要求,制定了“流程圖”和“工作清單”,壓實工作責任,實現了各項專題實踐、組織活動安排流程化、時序可視化;三是加強黨史理論學習,推動在學史明理上見成效。上半年組織開展集體學習和自主學習,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的學習內容開展集中專題學習4次,處級領導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班暨讀書班8次,各支部開展黨史學習專題研討 10次,“領導帶學”上黨課 19次,確保理論學習走得實;四是創新黨史學習+主題活動載體,推動在學史增信上見成效。結合實際開展“光榮在黨50年”“我為我的家鄉喝彩”“巾幗心向黨 奮斗新征程”“唱紅歌比賽”等系列活動。3月4日、5月14日、5月28日分批組織黨員、婦女干部、共青團員參觀陽春市崗美鎮潭簕紅色展館、陽西縣儒洞鎮邊海紅色展館;3月29日、6月25日分別為第一、二季度入黨的黨員過“政治生日”,重溫入黨誓詞;5月11日,我局邀請市委宣講團成員李聯德同志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報告會,會后又到那西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百堂黨課直通車”活動;6月17日下午,在局黨員活動中心舉行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與老黨員一起重溫黨的光輝歷程;7月1日上午,組織收聽收看中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7月5日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暨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不斷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形式;五是廣泛開展教育宣傳,推動在學史崇德上見成效。我局聚焦黨史學習教育主題主線,整合多種宣傳手段,創新宣傳方式方法,通過全方位、立體式宣傳,營造學習黨史濃厚氛圍。目前,累計印發黨史學習教育簡報29期,在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南方+、新快報、經濟雜志、同舟共濟雜志、權威發布、陽江日報、陽江電視臺等省、市媒體報道超過298篇(次);六是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在學史力行上見成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五進五送”為民服務活動為載體,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梳理出重點民生項目12個。今年以來,我局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 52次,為群眾辦實事活動116件。

  (三)全力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據統計部門統計,2021年上半年我市農業生產總值預計1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5.4%。一是種植業生產總體平穩。狠抓組織領導、穩定面積、農資供應、農技支撐、農資監管、宣傳引導“六個到位”,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據統計部門預計,今年我市春收農作物面積43.61萬畝,同比增1.02萬畝。春收糧食作物產量2.89萬噸,同比增0.06萬噸;蔬菜產量36.5萬噸,同比增1.5萬噸。大部分冬種農作物增產,收購價格總體穩中有升,冬種農產品效益較上年增加。春種農作物面積134.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79.55萬畝,同比增0.57萬畝;早稻72.91萬畝,同比增0.43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我市今年早稻播種面積72.48萬畝目標任務。目前全市大部分早稻長勢良好,后期如無大的自然災害,預計全市早稻產量將保持連豐。二是畜牧業生產基本恢復。預計上半年全市肉類總產量15.42萬噸,同比(下同)增長6.27%;禽蛋產量3200噸,增長8.25%;牛奶產量6700噸,增長13.67%;生豬存欄量185萬頭,增長4.42%;家禽存欄1280萬只,減少5.0%,家禽出欄1890萬只,增長6.41%;牛存欄8.5萬頭,增長1.67%,牛出欄1.5萬頭,增長5.83%;羊存欄2.5萬頭,增長0.34%,羊出欄1.1萬頭,增長8.96%。肉豬價格逐步回復到正常價格,目前活肉豬出欄均價為每公斤14.6元,比去年同期回落了60%,養豬已經出現較嚴重的虧損,每出欄1頭肉豬約虧損400元。活雞價格3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漲33%。三是漁業生產保持穩定。上半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預計約54.28萬噸,同比增長0.33%。其中海洋捕撈14.72萬噸,同比增長0.14%。海水養殖 34.57萬噸,同比增長0.35%。淡水捕撈0.34萬噸,同比增長1.5%。淡水養殖4.64萬噸,同比增長0.72% 。

  (四)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全面總結脫貧攻堅成效。開展全市扶貧工作成效實地評估,做好省脫貧攻堅表彰和省、市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個人)表揚工作,我市有10個集體,15名個人獲得省表彰。注重宣傳報道,講好脫貧攻堅故事,上半年累計在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南方日報、新快報、陽江日報等媒體發布200多篇宣傳報道。二是研究制定實施方案。目前,我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送審稿)》,正呈市委、市政府審定,起草了我市《陽江市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三是開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組團結對幫扶工作。印發了《關于做好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組團結對幫扶工作的通知》,組建幫扶團隊分類分級對全市48個鎮(街道)“一對一”組團結對幫扶。目前市級共選派了96名優秀干部組成16個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并于6月28日召開在全市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員和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會議,6月30日全部完成進駐。四是穩定現行幫扶政策體系。壓實行業部門責任,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對脫貧人口繼續落實好兜底救助、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政策。7.5萬名脫貧人口全部由政府全額資助參加2021年基本醫療保險,1.3萬多名脫貧人口家庭學生全部落實了2021年春季生活費補助。五是組織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摸排工作。開展監測預警,跟蹤收支變化,落實產業帶動、就業扶持等幫扶舉措,防止出現返貧。六是強化扶貧資產管理。全面清查2020年12月31日前移交確權給村集體的扶貧資產,建立扶貧資產確權臺賬,全市共形成扶貧資產102980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57992萬元、公益性資產22445萬元、到戶類資產22543萬元;加強村級扶貧光伏電站后續管理,確保安全穩定運營、長久發揮效益。

  (五)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建設精美鄉村。一是堅持高位推進,全面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市委常委會會議每月研究一次、市領導每周研判一次、市委鄉村振興辦每月督查一次、數據調度每周上報一次、曝光臺每周曝光一次,采取市縣鎮班子成員掛點、資金競爭獎補、擂臺比武、集體約談等工作措施,全面調動各級黨員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4個督查組每月開展一次隨機督查,共集體約談3批18個工作靠后的鎮(街),促進各地補短板、強弱項。我市2020年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實績考核自評報告已于2月份向省委報送,自評得分101.5分(基礎分滿分,加分1.5分),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第三方已對我市開展現場評估,同時有序推進市級鄉村振興考核。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補短板強弱項百日攻堅行動,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23.13萬人次,出動機械設備1.85萬臺次,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雜草雜物、積存垃圾等17.9萬處,拆除危房1.85萬間、亂搭亂建5729處,完成生活垃圾污水整治1.03萬宗。陽東、陽春、陽西分別投入580萬元、1300萬元、1000萬元,提升參與考核鎮村的人居環境。三是堅持以賽促建,大力推進鄉村風貌提升。3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共同啟動省第二屆鄉村振興大擂臺陽江海選活動。各縣(市、區)堅持以賽促建,持續推進鄉村風貌帶建設。4月28日晚舉行了陽江海選總決賽,通過實地走訪、網絡投票、海選總決賽,最后評選出閘坡鎮代表我市參加全省決賽。四是堅持宣傳賦能,展現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風貌。開展“鄉村振興·大美漠陽—中國美術名家畫陽江”活動,邀請一批國內知名畫家、藝術家五一期間到陽江各鄉村采風寫生,描繪陽江美麗鄉村新風貌。7月份將選出100多幅作品,在廣州、陽江展覽,慶祝建黨100周年。

  (六)高水平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一是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制定了《2021-2023年陽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方案》,已呈報市政府審定;2020年度深海網箱養殖、程村蠔產業園資金使用進度分別達75.85%和46.23%。舉行首屆陽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品牌設計大賽新聞發布會、陽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杭州專場推介活動,打好陽江荔枝產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提高品牌影響,打通營銷渠道。二是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2021年全市計劃統籌涉農財政資金2844萬元,扶持44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占省下達任務100%,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建設。上半年,我市新增5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名錄(累計25個),組織了13個鎮(街道)、49個村申報省級專業村鎮認定。三是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的培育工作:推薦廣東廚邦食品有限公司申報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已通過省的初審,推薦了5家企業申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推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整縣試點和2021年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整縣推進項目入庫,著重推進陽春、陽西縣級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建設;推進產業強鎮建設和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申報工作,陽春市崗美鎮入選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我市成功申報2021年羅非魚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組織評定示范家庭農場,積極開展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四是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堅持品牌興農。信息進村入戶獲得中央專項資金760萬元,益農信息社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組織數字農業主體參加省首屆數字農業擂臺大賽;推薦陽西縣農業農村局、陽江市宏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陽江市智慧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申報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持續建好“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打造陽江特色農產品品牌:全市有5個荔枝產品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獲得綠色食品認證,陽春春砂仁獲認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上半年新增申報陽東牛大力等3個特優區,新增申報13個“粵字號”農業品牌示范基地,全市農業類品牌達到108個;全市新增4家荔枝出口注冊基地和1家出口水果包裝廠,6月3日,舉辦陽西荔枝出口北美市場(加拿大)400噸首發儀式,實現了陽江荔枝出口零的突破,目前累計出口5300噸。五是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陽春市高村旅游投資有限公司、陽西縣豐洋山莊入選2020年度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七)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組織好2019-2020年度省“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我市再獲“優秀”等次。一是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印發了《關于切實抓好2021年農田丟荒復耕工作的通知》,召開全市丟荒農田復耕工作推進會,全市落實春季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面積3.93萬畝;2021年度10.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已全部下達到各縣(市、區),截至6月底,27個項目已全部完成市級評審、批復和年度實施計劃。二是積極推進畜禽、水產種業發展。開展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成功推動省水禽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在陽春市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大力發展飼料魚、鱖魚等淡水魚苗人工孵化,全市現有魚苗孵化場(點)600多個,年孵化各類魚苗超3650億尾,年產值近2億元。三是保障生產用種安全。印發了《2021年陽江市種子市場監管工作方案》,開展種子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套牌侵權和銷售假劣種子行為。

  (八)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激發農業農村資源要素活力。一是繼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江城、陽東、陽西已完成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試點任務,陽春、海陵、高新納入整省試點范圍,目前,全市完成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進度為98.78%,資產量化進度為86.77%,預計10月底前全面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二是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有效實施。出臺了《關于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措施》,投入資金2300萬元,支持46條村發展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2020年我市在粵西地區率先實現所有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今年有14個村入選2021年省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陽東區入選省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試點,陽春市和江城區入選中央、省財政資金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我市 “六大”模式精準發力村級集體經濟的經驗做法在廣東農業農村改革專報刊登推廣。三是農村承包地流轉達到預期目標。出臺《陽江市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實施方案》,目前承包土地已流轉完成41.26%以上,超過省定目標。四是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仲裁工作考評。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仲裁工作在2020年度省級考評中再獲滿分,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

  (九)有序推進重點農業項目建設。據統計,我市2021年農業農村項目資金預計投入47.45億元,其中重大農業項目18個,投入資金43.43億元;省級涉農資金項目273個,省級財政資金4.02億元。一是扎實推進閘坡世界級漁港建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道平書記上任伊始就到閘坡漁港調研并聽取專題匯報,湛濱市長多次聽取了規劃設計意見并提出工作要求。目前已完成了閘坡世界級漁港項目概念設計,項目投資估算13億元。還對規劃范圍內海面網箱養殖及陸地建筑物等開展排查摸底,開展了海面航拍定位、建筑物測繪及社會風險評估等前期工作,推進項目概念性規劃和建議書進一步優化。召開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會議確定了項目前期工作總承包的招標代理,目前正在進行委托編制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單位及與協助開展項目海洋調查工作。二是積極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開展了有機肥生產使用情況的調研,落實項目建設用地和可行性研究,該項目需要征收土地600畝3600萬元,聘請第三方進行可行性研究100萬元,已向市財政提出3700萬前期工作經費的請求。同時與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達成合作意向,由該所提供項目可行性研究技術服務,并編制《陽江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三是穩步推進其他重點項目建設。建成青州島、大樹島和大鑊島三個深水網箱養殖基地,投入使用網箱800多口。山外東國家級海洋牧場人工魚礁建設項目完成海域論證、環評、工可編制、勘察測量等工作,預計明年6月完成項目。青州島風電融合海域人工魚礁建設項目獲得中央1750萬元和省級補貼100萬元支持,實施方案通過了省廳批復,正開展項目立項,沙扒風電海域海洋牧場建設已納入農業農村部和省農業農村廳項目庫。同時抓好東平—對岸、閘坡—沙扒兩個現代漁港經濟區建設和4個漁港項目建設,積極推動明陽陽江沙扒海洋牧場+海上風電項目和海洋與漁業執法基地建設。

  與此同時,毫不松懈抓好農村和港澳流動漁民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力做好漁業和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嚴格落實漁船“不安全、不出海”和拖拉機“不安全、不出門”要求,深入開展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能力提升行動,強化海洋綜合執法,扎實做好維持秩序、打擊違法、保護安全等工作,上半年全市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農業安全生產事故。

  二、現階段存在主要問題

  (一)農業生產基礎薄弱,資金缺口較大。實現高質量發展受到用地、用海制約,種業研發保護機構缺乏、技術力量薄弱,撂荒耕地存量較大,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成果有待進一步深化,鄉村振興典型創新做法較少,農民主體地位未充分發揮,專項資金投入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

  (三)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機制有待探索。整體農業高端科技含量仍然不高,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龍頭企業仍有待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健全。

  (四)農村人居環境“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不夠徹底。一些村莊清理整治不徹底,污水管網、污水處理設施、集中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長效機制有待健全。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深入實施新一輪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堅持以高質量黨建推進高質量發展,突出高質高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宜居宜業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突出富裕富足推動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在謀求農業增產豐收,鄉村全面振興,農民持續增收上實現新突破。

  (一)嚴格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持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堅持“第一議題”制度,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健全政治要件閉環管理機制;組織實施好新一輪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不斷提高黨的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根據忠誠干凈擔當標準選拔任用干部,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以廣東鄉村振興先進集體、市委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為新的起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走深走實。以學習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契機,不斷豐富拓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內涵,精心制定學習計劃和方案,在全局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的高潮。充分利用我市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到革命遺址、紀念場館等贍仰參觀,傳承好紅色基因;持續深化宣傳宣講活動,廣泛開展“永遠跟黨走”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農村、進農戶、進漁船。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重點民生項目,推出一批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認真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加強對各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督導,強化工作落實。

  (三)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筑牢農業產業基礎,落實糧食工作責任制,大力發展優質稻種植和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持續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全年糧食面積180萬畝以上。積極開展種質資源普查,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穩定生豬生產,做好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提高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強化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漁港升級改造,推進閘坡世界級漁港建設,加強原良種場體系建設,推進漁業產業結構調整。

  (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深入開展消費幫扶。加快工作方案出臺進程,落實“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力量”組團式駐鎮幫鎮扶村等舉措,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

  (五)持續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用好考核“指揮棒”,抓緊完成市級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全面謀劃省第二屆鄉村振興大擂臺,加大鄉村振興工作督查力度。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強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處理、集中供水、村內道路硬底化等工作,不斷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示范縣鎮村建設和鎮區人居環境整治,建立健全農村長效管護機制。

  (六)持續發展壯大富民鄉村產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加快現有省、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進度,爭創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推進跨縣產業集群項目申報;二是加快新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資金撥付和實施進度,強化專業村鎮、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建設;三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產業化主體,做好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申報工作,開展縣級示范性家庭農場創建;四是大力開展品牌農產品創建工作。完善“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五是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推進陽西全國數字鄉村試點和省數字鄉村發展試點縣建設,加快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運營和驗收工作,組織做好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申報認定。

  (七)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一是加快推進陽春市、海陵區、高新區農村產權成員確認、經營性資產量化,力爭在今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務。二是認真做好農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三是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試點,加強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能力建設。四是建立健全宅基地審批管理制度,做好農村宅基地分配、管理工作。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