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創新驅動政策體系持續完善。市委、市政府對創新驅動發展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措施。今年以來,我們狠抓政策貫徹落實,促使創新舉措落地見效。一是不斷出臺完善科技創新政策。2月,我局制訂出臺了《陽江市科技型企業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貸款,做好我市科技企業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管理工作。年初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我局積極貫徹落實,結合我市實際起草了我市的實施意見,目前已送法制部門審核。二是修訂完善現有科技創新政策措施。重新制定了《陽江市新型研發機構管理的暫行辦法》并已向有關部門征求意見,對我市新型研發機構申報認定的條件、程序以及管理評估等內容進行進一步規范。三是制訂今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計劃,出臺了《陽江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明確今年科技工作要點。四是加大科技創新政策的宣傳力度。今年5月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我局聯合有關部門共開展了2次科普大篷車進校園、1次科技下鄉宣傳活動,提高學生、群眾、企業的科技意識。同時,分別于4月、6月舉辦了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科技計劃項目財務管理培訓班,使企業懂政策、用政策,助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再上新水平。目前,全市共有院士工作站3個,36家省級、139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9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1個省級、5個級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眾創空間,3個省級、7個市級孵化器。今年著力推進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一是積極抓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深入廣東明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粵水電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等企業考察調研,了解企業的研發情況,積極發動和引導企業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共收到8家企業報來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材料。二是大力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指導廣東廣青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籌備申報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的同時,發動和引導陽江十八子、陽江第一建筑集團、世紀青山等企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已有2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通過專家評審。三是做好省級實驗室的建設工作。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積極跟進第三批省市共建實驗室建設。到湛江調研湛江灣實驗室、東莞調研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調研,學習實驗室建設經驗,初步形成了海陵灣實驗室建設方案。同時做好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科技計劃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指導廣東凌霄泵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申報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爭取我市今年通過認定1家。
(三)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進一步規范。我局進一步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一是修訂并送審了《陽江市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項目管理。二是組織開展2019年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出庫與省科技專項資金評審工作。5月,組織專家對61個項目進行評審,有53項擬立項。三是對2014年-2016年市本級科技專項資金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檢查。4月份,我局對部分企業進行“回頭看”現場檢查,26個項目承擔單位均按要求提交了整改報告且整改完畢。四是開展項目承擔單位財務檢查,確保企業做到專賬、專款專用。目前,我局已收集齊全2018年市級科技三項經費項目承擔單位的財務報告,計劃7月份到企業現場進行財務檢查。五是加強項目監督、檢查和驗收工作。今年初,2014-2018年已到期未驗收項目54項。經督促、指導企業開展結題驗收工作,大部分項目已完成驗收,小部分未能如期完成的項目作了延期申請。至目前,有8個項目作了延期申請,29個項目已通過驗收,還有17個尚未驗收。下步,我局將繼續督促企業抓緊按要求申請驗收,確保到期一批驗收一批,不留死角。六是加強科技統計工作。今年上半年,組織開展2018年度全省科技統計調查工作,目前已完成科技專項統計并上報省科技廳審核。
(四)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我市出臺了系列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集聚人才、資金和政策等創新資源,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把高新技術企業打造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目前,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存量71家,今年任務是新增26家。今年我局繼續花大力氣,采取各項措施全力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是開展摸底排查工作。一季度開展了2019年度高新技術企業摸排工作,要求各縣(市、區)積極挖掘轄區內有潛力的企業申報高企,摸清有關底數,為下一步工作作好準備。二是舉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培訓班。為幫助企業更好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月18日,邀請廣州專家到我市舉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培訓班,全市60多家企業約110人參加了培訓。三是做實做細,深入調研。對摸排上報企業由分管領導親自帶隊到各縣(市、區)并聯合當地科技部門對摸排企業集中深入開展了實地調研,共走訪有關企業30多家,積極發動企業申報高企。四是分解下達目標,落實縣區責任。下達了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目標任務,將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五是組織開展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工作。根據文件要求動員企業開展申報工作,全年分3批次受理。目前,正在組織第一批申報工作。六是跟進陽江高新區創新國家高新區工作。3月29日,國家科技部專家調研組到我市開展陽江高新區升級國家高新區調研工作。在座談會上,調研組專家結合調研情況,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我局積極配合高新區按照專家的意見繼續做好“以升促建”工作。同時,積極指導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陽春產業轉移工業園按照省級高新區要求完善條件,開展申報工作。
(五)科技金融合作助推企業創新發展。啟動科技型企業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風險池,進一步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解決我市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今年2月,印發了《陽江市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3月1日,我局與陽江市恒財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簽署《陽江市科技型企業融資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委托管理協議》,正式開始啟動我市的科技型企業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風險池,委托陽江市恒財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代為管理運營。繼續加強廣東省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陽江分中心的建設,落實分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就科技金融服務合作與機構進駐事宜積極加強與相關金融機構溝通協商,目前已基本達成合作共識。
(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是積極鼓勵引導我市企業引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端創新資源,圍繞我市高端不銹鋼、新能源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開展產業重大共性科技攻關,共建協同創新平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優秀科技成果在我市轉化和推廣應用。二是加強與大灣區各市科技部門的合作。去年,我局與中山市科技局合作,委托中山市中科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開發刀具本體數字化自動柔性加工系統開發及應用示范項目,今年繼續推動該項目建設,作為我市五金刀剪加工示范工程推廣。三是推進陽江市高功率激光應用實驗室建設。繼續搭建實驗室平臺,目前已完成前期調研,并借助外力實驗平臺資源進行了厚板焊接、切割工藝等實驗,研究激光技術在我市風電產業、刀剪智能制造、模具生產工藝等方面應用。該實驗室的實施將對樹立先進制造標桿、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推進我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帶具有重要意義。
(七)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一是認真落實“一崗雙責”。1月28日,我局召開2019年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講話精神,提出2019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組織簽訂《2019年度市科技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二是認真開展談話提醒。今年上半年,我局圍繞工作紀律開展談話提醒8人次,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黨規黨紀意識、工作紀律意識。三是年初組織召開了2018年度黨員領導民主生活會,黨組成員認真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查找出整改問題7個,并制定了有關整改措施。5月底,局班子召開了巡察整改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圍繞巡察反饋問題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制定了班子及個人整改清單。市紀委監委莊凱旋同志參會并對民主生活會召開質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四是于今年3月完成了局支部換屆選舉工作。五是做好科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推薦駐村干部鄧曉峰同志為2016-2018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個人。發動高校、科研院所選派農村科技特派員與貧困村對接,目前有16個農村科技特派員有意向與貧困村對接。六是穩步順利推進機構改革工作。根據我市機構改革方案,我局嚴格按照時限,抓緊落實機構改革工作,已按照市委機構改革辦相關要求,完成相關職能轉移、人員轉隸、固定資產交接等等工作。
二、存在主要問題
1、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數量不多。由于我市企業獲得的補助較少、企業申報成本較高、各縣(市、區)不重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形勢愈加嚴峻等等原因,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工作壓力很大。2、科技企業孵化器滯后,入孵化器孵化的企業少。3、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少,實力較弱,國家級創新平臺仍空白。4、我市產業結構與省重大專項扶持方向對不上號,爭取支持難度較大。5、我市科技金融起步遲,尚未設立創業引導基金,沒有備案的創業投資機構,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金融機構尚未開展知識產權質押、擔保等業務。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出臺新一輪創新激勵政策措施。對標省內外先進地區,繼續制定出臺我市加快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促進創新資源集聚和協同發展。特別是要研究出臺新一輪支持刀剪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和研發投入的激勵性政策。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落實科技創新政策,推動五金刀剪、風電裝備制造、高端不銹鋼、食品等優勢產業加快新技術運用,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創新動力。
(二)繼續完善全市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力度,繼續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2019年建設1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2家。加強社會發展創新體系建設,推動我市臨床醫學科技創新,加快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進度。
(三)繼續完善孵化育成體系。圍繞創新創業、高企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完善全鏈條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科技型企業、高企孵化育成體系建設。特別是推動全市各個孵化器提質。2019年底,要推動全市孵化器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場地使用面積、入孵企業、累計畢業企業翻一番。推動高新區孵化中心做大做強,成為我市示范性孵化器。
(四)不斷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圍繞《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發展戰略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升促建,確保陽江高新區升級,成功將高新區打造成我市高新技術產業高地和區域創新發展龍頭。圍繞《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計劃(2017-2020年)》,推動高企提質增量。集聚人才、資金和政策等創新資源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堅持高企數量擴張與質量提升并舉,提高創新能力與壯大企業規模并重。一方面加快培育高企,鼓勵企業入庫培育,出庫認定。2019年底,力爭全市高企存量達到100家。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推動高企發展壯大,推動企業開展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使企業規模和產業規模邁上新的臺階。重點支持5家刀剪企業,打造成具有規模優勢和支撐帶動能力強的骨干高企,成為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
(五)圍繞打造千億元級產業布局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一是爭取省科技廳的支持,與高端不銹鋼生產基地建設結合起來,研發高端粉末鋼逐步取代高端刀具進口粉末鋼材料的狀況。二是積極謀劃五金刀剪產業生產自動化,生產工藝上的創新,打造龍頭企業示范工程。三是積極謀劃海上風電產業的科技創新,利用省科技廳對重大成果轉化政策的支持,引導風電產業龍頭企業的科研成果在陽江落地。
(六)加強產學研緊密合作。加快建設陽江市協同創新中心,促進產學研融合,加強集成創新、協同創新和集群發展。推動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引導企業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加大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繼續大力引進創新團隊,力爭引進市級創新團隊3-5個。
(七)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合作。一是爭取省的支持,建設材料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將實驗室建設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西拓的總體規劃,爭取建成廣東省合金材料成果轉化基地。二是爭取省科技廳的支持,推動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特別是鎳合金,特種鋼等新型高端材料發展,爭取省科技廳在“十四五”期間對我市特色材料產業的發展納入規劃。三是不斷建設完善五金刀剪研究院。繼續抓好五金刀剪研究院的建設,同時依托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陽江市高功率激光應用實驗室,推動該實驗室取得實質性進展,帶動五金刀剪產業升級及新興產業發展,布局激光產業發展。四是推進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項目建設。加強與香港浸會大學溝通銜接,加快陽江地方特色產業防偽溯源區塊鏈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八)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抓好黨的組織建設,抓好組織生活落實,加強黨內民主監督,增強黨組織活力;進一步抓好黨建工作,完善各項制度,履行好“一崗雙責”,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管到位;進一步抓好干部隊伍的建設,加強對黨員的管理和教育,強化黨紀意識,堅守清正廉潔。
陽江市科學技術局
2019年6月27日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