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在陽江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陽江市財政局局長 許培業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陽江市200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
一、2009年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經濟財政的嚴峻形勢,全市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支持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省、市的經濟工作部署以及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預算,堅持“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規”的原則,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依法治稅理財,努力增收節支,深化財政改革,加強財政管理,基本保證了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資金需要,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各項收支計劃和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良好。
據快報統計(以下2009年財政收支數均為快報數),2009年,全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1556萬元,為年度預算189738萬元的1062%,比上年收入實績163572萬元增收37984萬元,增長232%。加上上級補助收入375873萬元,上年結余(含省批復決算增加數)9133萬元,調入資金10521萬元,全年總計收入597083萬元。全市一般預算支出完成561878萬元,比上年支出實績459288萬元增支102590萬元,增長223%。加上上解上級支出6888萬元,增設預算周轉金支出878萬元,全年總計支出569644萬元。收支相抵結余27439萬元,減除結轉下年的支出26369萬元,凈結余1070萬元。
2009年,市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6405萬元,為年度預算66020萬元的1157%,比上年收入實績57009萬元增收19396萬元,增長340%。加上上級補助收入375873萬元(根據財政部文件要求,2009年市本級反映上級補助收入和上解上級支出均為全市合計數,相應在支出方反映對下級補助的合計數),縣(市、區)上解收入11003萬元(含上解省財政的收入),上年結余(含省批復決算增加數)1035萬元,調入資金8121萬元,總計收入472437萬元。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146192萬元,比上年支出實績105989萬元增支40203萬元,增長379%。加上補助縣(市、區)支出295392萬元,上解上級支出6888萬元,總計支出448472萬元。收支相抵結余23965萬元,減除結轉下年的支出23580萬元,凈結余385萬元。
剔除省財政補助縣(市、區)的收入和縣(市、區)上解省財政的支出,2009年市本級的收支完成數為: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6405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87597萬元,縣(市、區)上解收入6249萬元,上年結余(含省批復決算增加數)1035萬元,調入資金8121萬元,總計收入179407萬元。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146192萬元,加上補助縣(市、區)支出7116萬元,上解上級支出2134萬元,總計支出155442萬元。收支相抵結余23965萬元,減除結轉下年的支出23580萬元,凈結余385萬元。
2009年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的主要項目是:
(一)增值稅收入4677萬元,比上年下降298%,減收1986萬元。
(二)營業稅收入13003萬元,比上年增長192%,增收2095萬元。
(三)契稅收入5905萬元,比上年下降3%,減收182萬元。
(四)企業所得稅收入3630萬元,比上年下降297%,減收1534萬元。
(五)個人所得稅收入2172萬元,比上年下降01%,減收3萬元。
(六)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3124萬元,比上年增長9%,增收258萬元。
(七)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5294萬元,比上年增長184%,增收9909萬元,增收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按上級要求將大部分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
(八)專項收入3296萬元,比上年增長521%,增收1129萬元。
2009年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的主要項目是:
1、一般公共服務25668萬元,比上年支出23377萬元增長98%。
2、公共安全17054萬元,比上年支出16807萬元增長15%。
3、教育15021萬元,比上年支出12186萬元增長233%。
4、科學技術2453萬元,比上年支出2215萬元增長107%。
5、文化體育與傳媒3200萬元,比上年支出2390萬元增長339%。
6、社會保障和就業21294萬元,比上年支出17935萬元增長187%。
7、醫療衛生5116萬元,比上年支出5695萬元下降102%。
8、環境保護2925萬元,比上年支出2454萬元增長192%。
9、城鄉社區事務7906萬元,比上年支出5669萬元增長395%。
10、農林水事務9623萬元,比上年支出7206萬元增長335%。
11、交通運輸17966萬元,比上年支出1172萬元增長14329%,主要是成品油稅費改革后消費稅增收相應安排的公路養護等支出較多。
12、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3884萬元,比上年支出2797萬元增長389%。
13、糧油物資儲備等管理事務6084萬元,比上年支出3105萬元增長959%。
14、其他支出7948萬元(含人防費支出5694萬元),比上年支出2981萬元增長1666%。
2009年,為確保預算任務的順利完成,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計組織財政收入,努力完成預算任務。面對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經濟增速放緩、稅源減少等方面的不利影響,全市各級財稅部門迎難而上,積極采取各項措施,加強收入征管。繼續實施財稅聯席會議和收入通報制度,落實收入征管責任制;堅持依法治稅,加強對重點稅源的跟蹤和監控,確保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稅收及時足額入庫;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加大稅務稽查力度,打擊各種稅收違法行為。在各級財稅部門共同努力下,2009年全市和市本級財政皆超額完成了預算收入任務。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2009年,圍繞“擴內需、保增長、惠民生”的政策目標,實施靈活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擴大內需項目支出及時撥付,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認真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厲行節約的各項政策規定,按照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黨政機關出國(境)經費、辦公經費標準“五個零增長”的要求,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進一步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全面推進擴大內需新增中央投資項目建設。市政府抓住中央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機遇,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擴大內需專項資金支持,其中2008年爭取到23個項目,2009年52個,兩年一共75個項目,新增投資49068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59252萬元,省配套資金124478萬元,市配套資金99561萬元,縣(市、區)配套資金55181萬元,企業和農戶自籌資金52208萬元。2009年,我市還爭取到地方政府債券資金21067萬元,用于基礎設施項目及擴大內需項目建設。我市各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債券資金項目安排管理辦法》和省財政廳《實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積極財政政策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堅持“加強管理、特事特辦、快速實施、確保效益”的原則,及時撥付并認真監管擴大內需資金。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用好用活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競爭性扶持資金。廣州(陽江)產業轉移工業園被評為省第二批示范性產業轉移園,獲得了省財政競爭性扶持資金5億元。市政府制定了《陽江市使用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競爭性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對5億元扶持資金實行規范管理,確保扶持資金專款專用。同時,為充分發揮扶持資金的放大作用,市政府以競爭性扶持資金5億元為主體,搭建融資平臺,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增加我市基礎設施和部分民生項目貸款的授信額度,國家開發銀行對我市的授信額度增加到24億元,陽江高新區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個項目146億元貸款已經落實,加快了我市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建設速度。
積極推行對產業轉移工業園補助資金實行激勵型分配的創新機制。為更好發揮產業轉移工業園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益,市政府出臺激勵措施,從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競爭性扶持資金中安排1億元,對廣州(陽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內按期完工的標準廠房進行獎勵;從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資金中安排5千萬元,由我市東莞長安(陽春)產業轉移工業園、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佛山禪城(陽東)產業轉移工業園進行競爭性使用,按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新增地方稅收、標準廠房完工面積等因素進行激勵型分配。通過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加快我市產業轉移工業園經濟發展。
認真做好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下鄉工作。貫徹落實中央實施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下鄉,拉動農村消費的政策,積極做好與各銷售網點的溝通協調,加快審核進度,及時撥付補貼資金。共撥付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資金1545萬元,家電下鄉補貼資金478萬元,有效拉動了農村消費。
進一步加大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大力推進城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繼續做好農資綜合直補、種糧直補和成品油價格補貼工作,全市共撥付農資綜合直補資金8184萬元,撥付種糧直補資金1158萬元,撥付成品油價格補貼資金9907萬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切實做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全市共撥付農村免費義務教育補助經費9866萬元,城鎮免費義務教育補助經費2318萬元。支持做好醫療衛生工作,全市共撥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4392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資金525萬元。支持加大低收入群體保障力度,全市共撥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補助9020萬元。積極籌措資金解決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全市共撥付補助資金379萬元。
(三)深化各項財政改革,加快構建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各項財政改革全面推進,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初步建立。在部門預算中貫徹績效性原則,進一步擴大績效評價的項目范圍,部門預算科學化、精細化取得新突破。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繼續深化,全市改革試點單位增加到310個。深入推進非稅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于2009年7月頒布實施《陽江市非稅收入管理辦法》,對非稅收入實行規范管理。市級預算單位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和公務卡結算改革進展順利,試點單位擴大到24個,預算單位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
(四)強化財政管理和監督,維護財經秩序。配合省審計廳、省財政廳做好對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競爭性扶持資金和農業、教育、社保等專項資金的審計和檢查工作,加強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跟蹤管理。制定了《陽江市國有集體資產交易管理辦法》,自2009年5月開始實施,規范國有集體資產交易行為。繼續做好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的工程預、決(結)算編制和審核工作,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節約財政資金。積極配合人大、審計等部門對財政資金的監督工作,嚴格執行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預算、決算、預算執行情況以及超預算支出情況的制度,配合審計部門做好年度財政收支審計工作。進一步加強財政內部監督制度建設,繼續完善財政內部循環監督工作系統,健全監督制度,全面推進依法理財。
二、2010年一般預算草案
(一)2010年全市一般預算草案
2010年,我市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消除體制障礙,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堅持量入為出,確保收支平衡;繼續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切實保障重點支出需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面,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斷深化財政改革,進一步健全公共財政體制;樹立績效觀念,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堅持依法治稅理財,做到“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規”。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按照我市2010年國民經濟指標及社會發展計劃,經市政府研究,2010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擬安排233805萬元,比2009年收入實績201556萬元增加32249萬元,增長16%。
2010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主要項目的安排情況是:
1、增值稅收入36680萬元,比上年增長18%。
2、營業稅收入47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
3、企業所得稅收入13020萬元,比上年增長153%。
4、個人所得稅收入7140萬元,比上年增長171%。
5、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11410萬元,比上年增長16%。
6、房產稅收入4765萬元,比上年增長159%。
7、印花稅收入2760萬元,比上年增長17%。
8、城鎮土地使用稅收入9670萬元,比上年增長164%。
9、土地增值稅收入3290萬元,比上年增長155%。
10、車船稅收入3690萬元,比上年增長141%。
11、契稅收入18450萬元,比上年增長136%。
12、專項收入8340元,比上年增長14%。
13、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31620萬元,比上年增長122%。
14、罰沒收入19635萬元,比上年增長15%。
15、國有資本經營收入8730萬元,比上年增長13%。
根據2010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計劃233805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130364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070萬元,減除上解上級支出8091萬元后,全市可供支配的財力為357148萬元。按照《預算法》的規定,2010年全市一般預算支出計劃相應安排357148萬元。
2010年全市一般預算支出主要項目的安排情況是(以下用于對比的上年實際支出數已減除省追加的非財力性補助支出):
1、一般公共服務75130萬元,比上年支出70225萬元增長7%。
2、公共安全33581萬元,比上年支出29318萬元增長145%。
3、教育94801萬元,比上年支出81523萬元增長163%。
4、科學技術5793萬元,比上年支出5022萬元增長154%。
5、文化體育與傳媒5408萬元,比上年支出4895萬元增長105%。
6、社會保障和就業45810萬元,比上年支出40396萬元增長134%。
7、醫療衛生19254萬元,比上年支出16730萬元增長151%。
8、環境保護2595萬元,比上年支出2309萬元增長124%。
9、城鄉社區事務11976萬元,比上年支出10858萬元增長103%。
10、農林水事務43856萬元,比上年支出37853萬元增長159%。
11、交通運輸2350萬元,比上年支出2086萬元增長127%。
12、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2010萬元,比上年支出1930萬元增長41%。
13、糧油物資儲備等管理事務2274萬元,比上年支出2135萬元增長65%。
14、其他支出5226萬元,比上年支出5007萬元增長44%。
(二)2010年市本級一般預算草案
根據全市財政預算收支計劃安排的指導思想以及市本級財政的具體情況,經市政府研究,2010年市本級財政收支計劃作如下安排:
2010年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擬安排88630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76405萬元增加12225萬元,增長16%。一般預算收入主要項目的安排情況是:
1、增值稅收入5615萬元,比上年增長201%。
2、營業稅收入15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
3、企業所得稅收入4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71%。
4、個人所得稅收入2550萬元,比上年增長174%。
5、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363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
6、房產稅收入1650萬元,比上年增長185%。
7、印花稅收入1085萬元,比上年增長183%。
8、城鎮土地使用稅收入2485萬元,比上年增長168%。
9、土地增值稅收入10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
10、車船稅收入1380萬元,比上年增長171%。
11、契稅收入6850萬元,比上年增長16%。
12、專項收入3760萬元,比上年增長141%。
13、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7155萬元,比上年增長122%。
14、罰沒收入14480萬元,比上年增長152%。
15、國有資本經營收入4470萬元,比上年增長135%。
根據2010年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計劃8863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130364萬元(根據財政部文件要求,2010年市本級反映上級補助收入和上解上級支出均為全市合計數,相應在支出方反映對下級補助的合計數),縣(市、區)上解收入7941萬元(含上解省財政的收入),上年結余收入385萬元,減除補助縣(市、區)支出120127萬元,上解上級支出8091萬元后,市本級可供支配的財力為99102萬元。
剔除省財政補助縣(市、區)的收入和縣(市、區)上解省財政的支出,2010年市本級的預算收支安排計劃為: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計劃8863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13237萬元,縣(市、區)上解收入4350萬元,上年結余收入385萬元,減除補助縣(市、區)支出3000萬元,上解上級支出4500萬元后,市本級可供支配的財力為99102萬元。按照《預算法》的規定,2010年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計劃相應安排99102萬元。
2010年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主要項目的安排情況是(以下用于對比的上年實際支出數已減除省追加的非財力性補助支出):
1、一般公共服務18521萬元,比上年支出17190萬元增長77%。
2、公共安全15794萬元,比上年支出14045萬元增長125%。
3、教育11447萬元,比上年支出8784萬元增長303%。
4、科學技術1904萬元,比上年支出1543萬元增長234%。
5、文化體育與傳媒3589萬元,比上年支出2975萬元增長206%。
6、社會保障和就業15290萬元,比上年支出13552萬元增長128%。
7、醫療衛生8571萬元,比上年支出6077萬元增長41%。
8、環境保護859萬元,比上年支出733萬元增長172%。
9、城鄉社區事務3643萬元,比上年支出3111萬元增長171%。
10、農林水事務4766萬元,比上年支出4084萬元增長167%。
11、交通運輸577萬元,比上年支出489萬元增長18%。
12、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1188萬元,比上年支出1062萬元增長119%。
13、糧油物資儲備等管理事務1974萬元,比上年支出1869萬元增長56%。
14、其他支出3953萬元,比上年支出3946萬元增長02%。
三、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努力完成全年財政預算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的財政工作,圓滿完成2010年預算任務,對于全面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計劃目標,推動和諧陽江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市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切實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經濟發展。全市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大力支持和促進經濟發展,狠抓財源建設,實現經濟與財政協調發展。要繼續做好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競爭性扶持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與省財政補助的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資金結合使用,發揮乘數效應,加快我市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我市園區經濟和工業經濟加快發展。要繼續完善激勵型財政機制,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要切實加強擴大內需新增中央投資項目資金管理,及時落實配套資金,推動在建項目順利完工,新建項目如期開展。要繼續落實招商引資專項經費,加大對招商引資工作的支持力度。要積極利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開館的契機,進一步加大對市內各旅游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入,支持旅游業做大做強。要繼續做好利用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和世界銀行貸款工作,加快我市基礎設施和公共項目建設。要繼續貫徹落實出口退稅負擔機制,促進外貿發展。
(二)強化收入管理,確保完成全年預算任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收入管理,確保完成預算收入任務,進一步增強公共財政保障能力。完善各縣(市、區)異地招商稅收分成體制,促進全市收入均衡增長。繼續實施財稅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工作責任制,嚴格依法治稅,做好重點稅源的跟蹤管理,確保實現財稅收入穩定增長。進一步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做好非稅收入征管工作,按規定將應納入預算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足額納入預算管理。
(三)嚴格控制支出,確保重點支出需要。嚴格按《預算法》要求編制預算,堅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做到量入為出,量力而行,不打赤字預算。強化預算約束,嚴格按照預算的范圍和內容執行支出預算,從嚴控制追加支出,嚴禁越權調整、改變預算用途。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繼續落實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黨政機關出國(境)經費、辦公經費標準“五個零增長”的要求。在維持政權正常運轉的基礎上,集中財力確保重點項目支出需要。按照《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2009-2020)》的部署,在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體育、公共交通以及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醫療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邁出新步伐,著力推進我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010年,全市預算安排教育經費94801萬元,市本級安排1144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支13278萬元和2663萬元,增支主要用于農村和城鎮免費義務教育補助以及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及校舍維修改造等方面;全市預算安排醫療衛生經費19254萬元,市本級安排857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支2524萬元和2494萬元,增支主要用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擴面補助以及實施農村改水改廁、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等公共衛生項目補助;2010年預算還加大了對住房保障、就業保障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的投入。繼續落實財政支農惠農政策,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2010年,全市預算安排農林水事務經費43856萬元,市本級安排476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支6003萬元和682萬元,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四)深化財政改革,推進公共財政體制建設。按照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為民理財、民主理財的要求,從財政收、支、管、用等多個方面對財政管理體制、管理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不斷完善公共財政體制。要按照省的統一部署,積極穩妥做好“省直管縣”試點,理順市與試點縣(市)的財政管理體制。要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非稅收入管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等各項改革,進一步拓展改革的廣度和深度。繼續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財務核算信息集中監管、公務卡結算等改革,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在條件成熟時全面推開。
(五)加快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財政監督。繼續完善財政支出監控機制,對財政支出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管理實行全過程監督,提高財政支出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對重大工程項目的財務監督、跟蹤檢查,繼續做好對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的預、決(結)算審核工作。健全財政外部監督機制,積極配合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計部門對預算、決算以及財政資金的監督,配合做好年度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大力加強內部監督檢查工作,完善市級財政內部循環監督體系,對資金分配進行實時監督,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完整。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圓滿完成全年財政預算任務,為把我市建設成為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城市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