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決策部署,全市科技部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工作取得較好成績。
實施科技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意識和環境空前良好
一是創新發展環境不斷優化。2017年,我市出臺了《陽江市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完善創新發展頂層設計。去年初,成立了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領導小組,著力加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整體統籌協調,創新發展意識、環境空前良好。
二是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進一步完善。2016年初,我市引進鋼鐵研究總院在陽江組建了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圍繞五金刀剪產業,研究采用以先進激光焊接技術為核心技術,開發五金刀剪刀刃的增材制造裝備、配套用材體系及制造工藝(3D打印技術)。研究院成立以來,承擔了五金刀剪刀刃增材制造技術等2項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去年該院成為我市首家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2017年,全市專利申請量3265件,同比增長50.39%;專利授權量2179件,同比增長46.66%,全市專利行政案件達253件,全部調解結案。
三是研發機構及孵化育成體系蓬勃發展。去年重點推動了世紀青山、新春鋼鐵等產值超過5億元的大型企業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現了產值5億元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去年實現了21%的覆蓋率。目前全市有26家省級、109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覆蓋全市各行各業。新增2家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2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全市共有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市級新型研發機4家。2017年,全市可自主支配孵化場地使用面積達6.94萬平方米,入孵企業114家,累計畢業企業33家。2017年,我市高企存量達到36家,增長44%,完成省目標任務。
四是大力引進科技人才。目前,我市引進了6個省“揚帆計劃”創新團隊,13個市級創新團隊,各個創新團隊的帶頭人均是國內著名博士導師以上專家。五是產學融合,目前共有26家高校向我市56家企業派駐了91名科技特派員,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1個、省部級產學研示范基地4個、特派員工作站3個、產學研創新聯盟2個。六是啟動科技金融,成立了廣東省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陽江分中心。2017年,分中心在融資貸款、產權交易、股權投資、資本運作、企業診斷等方面積極服務企業。去年,我市首次舉辦了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陽江賽區) ,組織了44家企業參加,其中2家優秀企業參加廣東賽區的決賽,分別獲二等獎和優勝獎。
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
推動科技工作開新局
做好今年科技創新工作,要進一步完善科技企業孵化服務體系,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關鍵領域技術攻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速創新人才集聚,形成較為優化的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一是持續優化創新驅動發展環境。各縣(市、區)政府,有關單位要切實落實科技政策,對已有政策實施情況,要及時跟蹤評估、動態調整完善,努力打造科技創新制度高地。要推動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R&D)經費支出達到2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1.3%。優化科技創新投融資環境。大力促進科技金融結合,加強廣東省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陽江分中建設,推動科技型企業通過上市或者“新三板”掛牌等方式融資發展。
二是進一步完善企業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2018年,新組建省級工程中心4到6家、市級工程中心20家,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覆蓋率達25%以上,到2020年,實現產值1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建立研發機構。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行動,2018年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眾創空間2家,爭取全年引進入孵企業20家以上。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陽江市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提升我市五金刀剪等產業,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全面發展,力爭2018年全市專利申請量突破4000件。
三是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推動陽江職院加強科技研發能力建設,支持職院承擔省、市科技項目,通過承擔項目提高科研能力。今年重點支持廣青金屬建設市節能環保冶金新材料企業重點實驗室和廣東廚邦食品有限公司建設發酵技術研發中心。籌建陽江市高功率激光應用實驗室,謀劃建設激光應用工業產業園。推動實施1-2項省市合作重大科技專項。爭取30-50名科技特派員進駐我市企業,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重點推動在傳統產業中廣泛推廣機器換人計劃,打造一批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和產業集群創新先進典型。
四是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2018年,計劃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存量突破60家,入庫企業30家,著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助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形成“研”“用”結合、以“用”促“研”的良性循環。積極推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產業、環保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五是加大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推動華為科技有限公司與陽江職院聯合辦學。大力推動引進我市緊缺急需的“六類”人才,今年要有1-2個創新團隊入選省“揚帆計劃”,引進3-4個市級創新團隊,創新團隊要覆蓋全市各行業。
陽江市五金刀剪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提升五金刀剪產業核心競爭力
主要職責是:針對我市五金刀剪產業面臨的創新能力不足、投融資不活躍、龍頭企業缺乏、高端人才短缺、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等現狀和問題,搭建聯動政府、企業、機構的協同創新服務平臺,促進五金刀剪產業轉型升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2017年9月經批準立項為市級科技計劃項目,2018年1月獲得省科技廳科技發展專項省市聯動配套支持。
項目于2018年1月全面啟動實施,目前按計劃有序實施中,現已完成工作主要有:工作人員配置和專家團隊組建已落實,中心目前已取得市五金刀剪產業研究院、省粵科集團、省生產力中心、長城戰略咨詢研究所、和君咨詢等8個機構及廣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多家高校的專家教授團隊的技術合作支持; 2018年1月下旬至3月中旬,組織技術支持單位的專家團隊對我市有代表性的外貿加生產型五金企業、相關行業協會等進行了深入調研,了解和掌握五金刀剪產業現狀和技術創新發展情況;中心業務服務場所裝修建設已基本完成,具備行政管理區、會議室、業務洽談室、服務接待區、展示廳、專業機構入駐區等基礎設施功能,待中心正式掛牌后該場所可對外開放服務。
陽江市協同創新中心:
加快產業鏈創新鏈政策鏈等融合
近年來,市科技局積極探索以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為重點,通過組建各類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合作,優勢整合、互補資源,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取得較好成效。
2015年10月,我市成立省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陽江分中心,為我市科技企業提供融資貸款、產權交易、股權投資、資本運作、企業診斷等金融綜合服務,形成具有陽江特色的科技金融。2016年12月,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我市成立了中國陽江(五金刀剪)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開通五金刀剪產品專利快速維權、快速審查(授權)、快速確權通道。同年,成立市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大力發展新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推動科技研究成果在陽江快速產業化,提升陽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轉型升級競爭力。
這些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進一步完善了我市區域創新體系,政府引導作用能更好發揮出來,對吸引高素質人才,提高陽江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招商引資吸引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市科技局擬整合上述資源,建設陽江市協同創新中心,提升我市五金刀剪等產業發展水平,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形成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和政策鏈充分融合。
陽江市大功率激光應用研究中心:
將樹立陽江先進制造的標桿
大功率激光應用研究中心立足于我市五金刀剪產業轉型升級、海洋風電、海工裝備新型產業發展的需要,采用先進裝備技術提升產業制造水平。
項目建設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將建設大功率激光器、研發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熔覆裝備技術,建立材料分析測試中心。一期建設將滿足五金刀剪產業制造技術水平提升以及海洋風電大型結構件制造過程中先進裝備技術的需要。二期工程將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研發大功率激光表面淬火、高速激光熔覆等裝備技術,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完善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將滿足海洋風電和海洋工程等結構件表面強化、維護、修復再制造等工作的需要。項目實施場地預算共需要3200平方米。
項目實施將樹立陽江先進制造的標桿,帶動激光應用上下游產業鏈聚集,為承接珠三角激光產業轉移、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領域創造條件。對于人才培養,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產業迅速發展,助力陽江創建國家級高新開發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激光熔覆粉末研發項目:
開發刀具激光增材制造粉末材料
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項目立項調研,完成了設備采購招投標,制造廠家已經完成設備制造,待粉末生產場地落實后,可以發貨現場安裝、調試并生產。項目實施開發增材制造粉末真空氣霧化設備,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包括感應熔化爐、中間包、噴氣嘴、霧化塔、真空系統、氣路系統、傳感系統、粉末收集系統等功能部件。采用惰性氣體霧化工藝,將熔融金屬液直接生產成為金屬粉末。同時開展合金粉末成分設計,優化制粉工藝,開發出球形度好、流動性好、低氧含量的增材制造合金粉末材料。
項目實施將開發刀具激光增材制造粉末材料,提高金屬材料及粉末冶金技術水平,促進陽江五金刀剪及鎳合金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