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施《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強市戰略,有效落實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
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737所,在校生474177人。其中:高等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852人;廣播電視大學2所,在校生 9070人;普通高中學校18所,在校生50598人;中職學校7所(含技工學校1所),在校生 19092人(市內中職 14196人、技工 4896人,未含市外就讀 21462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27所(小學139所、初中3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3所),在校生285453人(小學206912人、初中78541人);幼兒園478所(公辦125所、民辦353所),在園幼兒99284人;特殊教育學校4所,在校生828人(含隨班就讀442人)。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專任教師31115人。
高等教育學校專任教師392人;廣播電視大學專任教師80人;中職學校專任教師584人,本科以上575人,達標率98.5%,研究生13人,占比2.2%,師生比1:24.3,專業課教師448人,“雙師型”325人,占專業課教師72.5%;普通高中專任教師3814人,本科以上3814人,達標率100%,研究生125人,占比3.3%,師生比1:13.3;初中專任教師7105人,本科以上5843人,占比82.2%,專科以上7105人,達標率100%,師生比1:11.1;小學專任教師13093人,本科以上3874人,占比29.6%,專科以上12887人,占比98.4%,中師以上學歷13093人,達標率100%,師生比1:15.8;幼兒園專任教師6047人,其中專科以上3755人,占比62.1%,師生比為1:16.4。
一、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
(一)學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升。鞏固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成果,出臺《陽江市發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著重加強規范化公辦鎮中心幼兒園和規范化村級幼兒園建設,擴大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入學需求。全市幼兒園478所,毛入園率93.59%。
(二)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大力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全市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100%。全面改善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完成校舍建設類項目51個,完成建設面積23454平方米,完成設施設備購置學校(含教學點)42所。
(三)高中階段教育內涵發展。深入實施《陽江市高中階段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方案》,逐步撤并鄉鎮普通高中,整合城區辦學規模較小、辦學條件較差的學校,全市高中階段學校逐步調整回市區或縣城舉辦。2015年,完成高中階段學校招生25177人(其中普高15546人,中職5515人,技師學院574人,輸送市外生3542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5.06%,普職比例56: 44。實施薄弱高中學校改造提升工程。重點扶持優質職業技術學校做大做強。陽江一職創建國家中職示范學校項目共投入建設經費2050萬元,所有資金已全部到位,資金使用率完成80%以上;陽春市依托陽春中職學校建立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省級補助資金500萬元,籌建工作正在推進;陽江一職和陽春中職分別獲得400萬元省級補助資金,用于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實訓中心建設。
(四)特殊教育加快發展。深入實施《陽江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實施方案》,加快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陽江市、陽春市和陽西縣特殊教育學校正在按照國家標準完善設施設備,加快建成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加快推進新建江城區、陽東區特殊教育學校,確保2016年春季開學前投入使用。
(五)民辦教育規范特色發展。貫徹實施《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意見》(陽府〔2015〕44號)精神,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為鼓勵民辦學校大力創建標準化學校,對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創建標準化學校進行獎補,加快推進民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全市民辦教育學校(幼兒園)383所,其中,民辦幼兒園353所、民辦學校30所,分別占全市幼兒園74%和全市學校12%;民辦教育在校(園)人數109105人,占全市在校(園)人數25.06%。
二、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一)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推進依法治校。加快推進“一校一章程”工作,推進“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全市5所學校被評為2014年“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加強體育和藝術教育。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實施中小學生“體育、藝術2+1項目”,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二)加快提升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貫徹實施省教育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辦學質量的意見》,研究制訂《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見》,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為重點,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突破口,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促使教師轉變觀念,鉆研教學業務,改進教學方法。完成陽江一中、兩陽中學、陽東一中課堂教學改革試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高中課堂教學改革。
(四)高中階段教育辦學質量持續提升。全市參加普通高考21845人,總上線15802人(未含各高校單招部分,下同),總上線率72.34%,比去年提高0.61個百分點;一本上線人數1142人,一本上線率5.22 %,比去年提高0.9個百分點;二本上線人數4532人,二本上線率20.75%,比去年提高0.52個百分點;專科上線人數10128人,專科上線率46.36%,比去年降低0.8個百分點。2名考生被清華大學錄取。全市中職學校(含技工學校)年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近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達97%以上。
三、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一)深化師德師風建設。深入開展以“弘揚高尚師德,爭做‘四有’好教師”為主題的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活動。開展優秀教師表彰活動,召開了陽江市慶祝2015年教師節大會,表彰一批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育工作者,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獻身教育事業,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社會氛圍。
(二)深入開展教師培訓。大力實施學前教育教師達標工程、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職業教育教師技能提升工程和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培養工程。2015年,我市教師參加國培培訓129人、省級培訓2266人、市級培訓8666人,培訓經費達290多萬元;參加學歷提升培養培訓2511人,培養培訓經費達732.4萬元。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與市編辦、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和完善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不斷優化校長教師隊伍結構,激發校長教師隊伍活力。
(三)切實落實教師工資福利待遇。落實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和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并建立和完善了教師與公務員工資同步增長的長效機制。落實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提高廣大山區和農村教師的待遇水平,穩定基層教師隊伍。
四、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
貫徹落實2012年全國、2013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市把教育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快創建教育強市、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市政府印發了《陽江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2015年起重點推進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三通”: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目前,項目設計方案已基本完成。
五、教育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一)全面推進教育強市和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以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和標準化學校建設為抓手,強化各級黨委政府責任,如期推進教育創強進度。江城區、陽東區、陽春市和陽西縣獲“廣東省教育強縣(市、區)”稱號,教育強縣(市、區)覆蓋率達到100%;全市46個鎮(街道)〔含5個無教育管理職能的鎮(街道)〕完成教育強鎮創建任務,教育強鎮覆蓋率達96%。全市教育創強資金計劃總投入152848.3萬元,累計總投入180053.33萬元,占計劃投入的117.80%。
(二)全面落實教育惠民政策。按照省的標準,落實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政策、各級各類教育助學政策等。2015年城鄉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小學提高到1150元、初中提高到1950元,共安排資金37670萬元;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提高至小學不低于每年6000元、初中不低于每年9750元,共安排資金252萬元;實施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學費政策,受助人數96人、配套資金31.7萬元;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準從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享受中職國家助學金人數2965人、配套593萬元,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人數4918人、配套資金983.6萬元;市縣屬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年2500元提高到3000元,受助人數11918人、配套資金3575.4萬元。
六、黨的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效加強
(一)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根據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印發《陽江市教育局關于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實施方案》,并召開“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會議,局主要領導同志在會上緊扣“三嚴三實”要求,聯系教育實際,聯系黨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風實際,帶頭作專題黨課報告。
(二)開展“工作落實年”活動。印發《陽江市教育局2015年工作落實年活動實施方案》,并召開“工作落實年”活動動員會,全面啟動市直教育系統“工作落實年”活動,并按照工作臺賬扎實推進工作落實。
(三)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落實“一崗雙責”要求,加強教育系統黨員干部和教職員工的紀律教育、廉潔教育,堅決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規范辦學行為。
與此同時,全市教育改革發展仍存在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教育投入不足。“十二五”期間,我市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在2.5%左右、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在26%左右,與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差距。二是各級各類教育辦學水平不高。規范化幼兒園比例偏低。職業教育發展面臨不少困難。我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基礎薄弱,中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骨干示范中職學校創建工作急需加強。民辦教育整體辦學水平不高。全市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標準化覆蓋率偏低。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進展較慢。三是教師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師高層次學歷比例偏低,教師隊伍結構尤其是農村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等。
2016年,全市教育工作將按照“提高質量、促進公平、深化改革、加強法治”工作思路,進一步鞏固提升教育創強成果,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重點實施好如下工作:
(一)鞏固教育創強成果,不斷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和質量。一是深入實施第二期發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二是加快推動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三是落實好《陽江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實施方案》。四是全面推進“全面改薄”項目。五是全面實施教育現代化創建。六是進一步加快民辦教育規范特色發展。
(二)高標準普及高中教育,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一是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二是抓好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和實訓中心的建設。三是推進職業教育培養體制創新。深入推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行彈性學制、學分制,開展半工半讀等靈活學制。
(三)匯聚培育一流人才,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水平。一是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二是深入實施“強師工程”。
(四)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一是建立促進民辦教育規范特色發展機制。二是成立陽江市陽光教育基金會,對我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優秀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三是全面鋪開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四是進一步深化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五)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整合。加快完成陽江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招標工作,全面啟動教育信息化項目建設。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