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市委市政府對文化體育建設的高度重視,去年市政府大手筆投入850萬元財政資金專項扶持文化站建設,改變了我市文化建設落后局面,順利完成省下達的各項年度任務,確保科學發展、幸福廣東等各項考核指標達標。2012年全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146.8平方米,較上年842平方米顯著提升36.2%。大力抓緊市全民健身綜合廣場建設,打造與市體育館、田徑運動場等功能互補的綜合體育中心并對外開放。力克困難,順利完成了2012年13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任務,并完成了2010年和2011年度未建的12個任務,為我市在2013年全面實現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提前2年完成全市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市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的先進經驗在全省體育工作會上推廣,《中國體育報》進行專題報道。積極推動水上活動中心二期溫水館建設,爭取政府支持將海陵區蒔園小學改造成市帆板隊訓練、教學、生活新基地,改建市帆板訓練基地器械倉庫,進一步完善體育訓練設施。助推廣東省海洋歷史博物館和馮盎將軍冼夫人紀念公園等工程建設,精心規劃建成關山月文化名人雕像。全市共建有圖書館4個、文化館5個、博物館2個、公辦美術館3個、文化站35個、文化室365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支中心4個、公共電子閱覽室164個、農家書屋700家、鄉鎮農民健身工程25個,基本構建起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絡。
與此同時,抓好“六大惠民工程”的“農家書屋”建設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送文化下鄉”工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等工程建設,著力構建面向基層、服務民生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網絡,全年放映電影11238場,超額32.1%完成省下達的8508場農村電影放映任務。全面完成已通電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全市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23%。開展“送戲下鄉”演出450多場,“送書下鄉”3050多冊。同時,培訓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4648人,全市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19.08人,提前實現廣東省群眾體育“十二五”規劃的每萬人擁有15名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目標。
二、群眾文化活動掀起新高潮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創演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文化活動。原創大型藝術作品《南海I號傳奇》,在全市巡回演出20場,群眾反響極大。舉辦2012南國書香節暨第一屆陽江書展和紀念關山月誕辰100周年暨首屆關山月文化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借助重大節慶活動平臺,精心組織舉辦春節、開漁節、旅游文化節等文藝晚會,開展廣場排舞、山歌擂臺賽、漁歌選拔賽、粵曲私伙局大賽等系列主題鮮明、異彩紛呈的群眾性文化活動620場和各類展覽、演出近300場,惠及群眾近280萬多人次,營造和諧幸福的文化氛圍。文化活動繁榮帶來文藝創作豐收,《閘坡特色多》喜獲廣東省漁歌精英大賽暨全國漁歌邀請賽金獎,并被大賽組委會選定為閉幕式表演節目,小戲小品《砸碑》獲廣東省第七屆群眾戲劇曲藝花會銀獎。此外,全市創作5000多件文藝作品,共有110多件獲得省級以上各類比賽獎項。
三、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堅持以發掘整理為基礎,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促進地方文明傳承發展。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攝像任務,登記不可移動文物522余處,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名錄269處。成功申報陽春市造羅寨藍氏宗祠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陽江漆藝》為國家級非遺名錄,實現我市國家級非遺名錄零的突破。首推《陽江風箏》、《漆器髹飾技藝(陽江漆器髹飾技藝)》兩個項目獲批第一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陽江小刀制作技藝》、《陽江山歌》、《陽江豆豉釀制技藝》三個項目獲批第四批省級名錄。成功策劃《陽春根雕》在全省巡回展覽,成為首個地級市非遺項目在省博物館專場展出。精選特色作品參加首屆廣東民間工藝博覽展,獲1金3銀9銅優異成績。加強陽江學宮、陽春通真巖等文保單位維護,加大風箏、小刀、漆藝等非遺項目開發,促進文化遺產傳承利用。開展“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宣傳活動,廣泛動員依靠社會各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形成關心保護文化遺產良好社會氛圍。
四、文體產業發展呈現新氣象
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原則,大力促進文體市場健康有序和繁榮發展。主動引導小刀、漆器、根雕等非遺產業提升產品文化附加值,提高企業競爭力。緊緊把握海洋強市歷史機遇,積極推動創意文化(海洋文化)產業園納入政府發展規劃,打造產業發展平臺。鞏固發展演藝、娛樂、影視、印刷、體彩等傳統行業,大力發展動漫創意、健身休閑等新興產業,使我市文體產業的總支出、增加值等指標穩步增長,體彩銷售首次破億元大關。扶持打響陽春市文化一條街品牌,培育展銷根雕、雅石的集散中心。大力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選送漆藝等工藝品參加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獲2金1銀1銅好成績,進一步提高陽江非遺產業知名度。
深化平安文化建設,認真組織開展了“三打兩建”、“掃黃打非”等各類共14次大規模的集中執法行動和安全檢查行動,全年共立案調查和辦結案件182件,辦結率達100%,責令限期改正13家,吊銷許可證1家,取締無證照攤檔、窩點46家,移交工商部門案件12宗,移送公安查處15起,現場抓獲31人,刑事拘留4人,集中銷毀侵權盜版音像制品5000套,文體市場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果,全年沒有發生一例安全事故和執法問責,市場總體安全穩定,健康發展。
五、廣電和新聞出版工作得到新加強
嚴防死守抓好黨的十八大等重要時期廣播電影電視安全播出工作,認真完善和充實安全播出機制,加強事前研判和群防群治,將防范和安全播出責任延伸至各縣(市、區)、廣播電視臺和各站點,做到安全播出零事故。全力推進廣播電視“戶戶通”、漁船通工程和縣區數字影院全覆蓋工作,陽春市、江城區提前完成數字影院建設任務,陽西縣數字影院也引入社會資金如期建成。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力推進政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市級提前1個月,縣級提前半年完成軟件正版化任務,一改在全省落后的現狀,受到省新聞出版局好評。開展 “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以及查繳侵權盜版非法出版物行動,大力打擊非法出版活動,凈化市場環境。
六、體育工作進入加快轉變新階段
認真貫徹省加快轉變體育發展方式戰略部署,協助市政府印發《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轉變我市體育發展方式的意見》,并全力抓好落實,加快體育發展。堅持以人為本,重點扶持群眾體育,成功舉辦第23屆全國中老年籃球賽,成為全國唯一三次舉辦該項賽事的城市。舉辦陽江市第十三屆“體育節”、第十二屆領導干部運動會、“羽林爭霸”、“紅中杯”、“友源杯”等羽毛球大賽、“凱旋門大酒店杯”廣東省首屆百縣(區)足球賽陽江預選賽、陽江市中學生賽暑假足球賽、“冠賢杯”七人足球賽、“官山御景杯”籃球賽等群眾體育運動,掀起全民健身運動新高潮。加強文化與體育活動資源整合,以紀念關山月誕辰100周年為契機,成功舉辦2012陽江市風箏大賽,來自臺灣和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以及全市各單位、團體的39支風箏隊伍近200支個人風箏參賽,全面展示陽江風箏放飛技藝和陽江人民積極向上精神面貌。
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我市運動員在國際、全國、省比賽取得優異成績,獲國際比賽冠軍1項、全國冠軍5項、全省冠軍10項,特別是運動員何茵在2012年殘奧會上勇奪場地自行車女子500米個人計時C1—3級冠軍,并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成為我市首個在殘奧會上奪金牌的運動員。突出發展帆船帆板優勢項目,成功舉辦2012年廣東省青少年帆船(帆板)錦標賽,我市代表隊獲帆船團體總分第一和7個單項第一的優異成績,同時,參加全國比賽獲取三個金牌。至年底止,我市共有12人取得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運動會的資格,是我市入選參加全運會運動員人數最多的一屆。創新體教結合新模式,市體校與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辦高職班。
2012年,我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年度“全民健身活動優秀組織獎”,被省廣電局評為省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組織獎,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被評為全國文化市場管理先進集體等,另外,我市還有多個單位和個人受到國家、省和市的表彰獎勵。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